這個如夢似幻的地名,在費茨杰羅的筆下最為夢幻。據(jù)說這里擁有西半球最宜人的海面、隔海相望的雞蛋形島嶼、海岸邊一字排開的漂亮洋房,以及一盞足夠照亮整個海灣、照亮心底所有夢想的綠燈。
1970年代初,艾雷克和露易莎·哈格雷夫夫婦二人在游歷了大半個美國之后,決定留居長島,兩人年紀輕輕,對于未來和夢想有著充沛激情和無限憧憬。他們不聽別人的勸阻,硬是在豪宅如云的東岸建起一座85英畝的葡萄園。
這就是長島作為葡萄酒產(chǎn)區(qū)的起點。從這個不起眼的開端發(fā)展至今,長島用四十年時間里將自己打造成一個擁有六十座葡萄園的小型產(chǎn)區(qū),其中有絕大多數(shù)位于東岸的北叉(North Fork)。這個種植區(qū)域長約32公里,由里弗黑一直延伸至綠港小鎮(zhèn),在它的下方,是有著“世界最美海灘”之稱的帕科尼克灣,一水之隔,還有明星名流們最愛的度假去處,南叉的漢普頓。
“看起來很美”是一個適合用來形容長島葡萄酒的詞語,這里的風景固然美不勝收,然而地價過高,導致種植、釀造成本也高得離譜。露易莎·哈格雷夫曾經(jīng)在《葡萄園的故事》一書中,講述了長島生活的種種不易,經(jīng)濟上的壓力首當其沖,其次還需要面對種植、釀造方面的難題。長島是個小產(chǎn)區(qū),無法實施機械化生產(chǎn),一年四季田間地頭的各項作業(yè)均仰賴手工完成。據(jù)露易莎·哈格雷夫稱,自己和丈夫在創(chuàng)業(yè)后的十年里,沒有買過一件圣誕節(jié)禮物或生日禮物,朋友們送來的禮物被他們轉賣,用來補貼日常開銷。
小產(chǎn)量、高價格,是長島葡萄酒的通病,另外,由于土壤和氣候條件類似波爾多,當?shù)胤N植的葡萄品種亦多為波爾多法定品種,以長相思、赤霞珠、品麗珠、美樂最為常見,缺少一種令人過目難忘的原生性。
對于喝慣好酒的歐洲人而言,絕大多數(shù)長島葡萄酒就如同披著華麗外衣的波爾多餐酒,這里的白葡萄酒往往有著清新的酸度、適度的礦物質,紅葡萄酒酒體輕盈、層次簡單,雖說品質也能躋身中等、上等,但價格卻比歐洲一流酒莊的作品還要高昂。這就是它的矛盾之處。
不過大可不必擔憂,長島葡萄酒的目標消費群主要是觀光客,尤其是來自一百公里外紐約市的觀光客。多數(shù)葡萄酒通過旅游景點、餐館販售,專程前來酒莊旅游的人數(shù)也逐年增多,不少酒款直接在品酒室被消費掉,這樣一來,對于年產(chǎn)數(shù)千箱算是正常的酒莊而言,開拓海外市場就是一件毫無緊迫性的工作了。
Martha Clara是長島值得推崇的酒莊,酒標好認,主畫面即為長島地圖,形狀像一條魚,魚尾部分交錯,形成了北叉、南叉。Martha Clara葡萄酒的風格勝在清簡、樸實,且不乏纖細、生動的表情,尤其是使用長相思釀造的單一品種白葡萄酒,口感清爽多酸,果香撲鼻,平衡感和回味的持久性都在水準之上。
但事實上,Martha Clara酒莊的前身是一個種植馬鈴薯的農(nóng)場,1978年被現(xiàn)任莊主羅伯特·艾特曼買下后,轉向葡萄種植與釀造。其主體建筑為一座老式谷倉,有十九世紀鄉(xiāng)村風情,超大的前廳被改成了一間懷舊餐廳。值得一提的是,Martha Clara在紐約市擁有很強的粉絲基礎,很多人會在周末專程開車去北叉,在酒莊里逗留一整日,吃飯、喝酒、聽音樂會。單看酒莊網(wǎng)頁里列出的音樂會、舞會、派對種類之多、排期之密,就可以知道它的受歡迎程度是有多高。
北叉的白葡萄酒主流是長相思、霞多麗,如果想試試看不一樣的口感,可以選擇Lieb、Palmer這兩家。前者主打清新甜美的灰比諾,有濃郁的雪梨味道,后者主打芳香型混釀,代表作品是使用瑪爾維薩和麝香葡萄釀造的、口感略微辛辣的葡萄酒。南叉的好酒不多,霞多麗算是不錯的選擇,它跟我們熟悉的加州霞多麗截然不同,有著活躍的酸度、雅致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