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重慶啤酒,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所以,忽略企業(yè)只說事。
最近,這家上市公司有點折騰,連著發(fā)了N個公告。其中最受矚目的一個是,以總計20元的價格拋售兩家子公司。
拋售子公司,不算新鮮事,但20塊錢,有點吸眼球。
眼球吸過來了,就順道看眼其他的,又發(fā)現(xiàn)一個點:董事長換人。
新上任的董事長,名叫柯俊財,這人眼下還有個身份:現(xiàn)任嘉士伯中國區(qū)CEO。
沒錯,重慶啤酒不過是個引子,我們只是想順著它摸摸其身后的第一大股東——嘉士伯,就是那家讓利物浦足球隊球員在胸前頂著它們家LOGO長達數(shù)十年的釀酒企業(yè)。
這家來自丹麥的釀造商,是全球第五大釀酒集團。但在中國市場,它可沒展露出這樣的氣質。
早在1876年就曾進入中國的嘉士伯,在華不溫不火了太久,直到2000年后才慢慢在中國市場鋪開。
可當初鋪開的市場如今正有要縮回去的態(tài)勢。
一方面,嘉士伯中國區(qū)業(yè)績始終低迷。
2013年,嘉士伯在華銷量增長率為4%,低于中國啤酒行業(yè)當年4.6%的銷量增幅。
2015年、2016年,又是連續(xù)兩年的下滑。其中去年的下滑幅度達到了6%,高于中國啤酒市場4%的降幅。
另一方面,自2015年起,嘉士伯在華開始頻頻瘦身。裁員、淘汰老化設備、甚至關停工廠。截至去年年底,嘉士伯已關閉和處理了17家工廠。
這些,都是在為過去埋單。
嘉士伯早年在中國的擴張思路,大體可總結出兩個關鍵詞:西部,收購。
前幾年,嘉士伯一直在收購我國西部地區(qū)的啤酒公司。
除了重慶啤酒,其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和合資公司還包括昆明華獅啤酒、新疆烏蘇啤酒、西藏拉薩啤酒、寧夏西夏啤酒、蘭州黃河啤酒……
也因此,嘉士伯被業(yè)內稱作“西部王”。
但是一個比較現(xiàn)實的問題是,在中國啤酒市場,不管是生產力還是消費力,西部地區(qū)都略微有點弱。
不占地利、人和也就算了,這幾年,居然連天時也沒了。
2014年6月,我國啤酒行業(yè)結束了20年的正增長,產量首現(xiàn)下滑。至此,產銷雙降成為了新常態(tài)。
當產能遠遠超過需求,那些品牌競爭力弱、產能利用率低的企業(yè)自然會率先受到沖擊。
不幸的是,這樣的企業(yè)嘉士伯擁有太多。就算已經處理了17家,也依舊不見得能剎車。
相比低端市場上的節(jié)節(jié)敗退,嘉士伯在高端市場的表現(xiàn)倒是還算可以。旗下樂堡和凱旋1664兩大高端品牌貢獻了嘉士伯在中國超過1/3的收入。
但是,如果橫向和對手們比一比,這也只能說是“還算可以”。
目前,我國啤酒市場份額最大的三家企業(yè)是華潤雪花、青島啤酒和百威英博,份額分別在25%、18%、16%,而排名第五的嘉士伯,份額只有5%左右。
也就是說,嘉士伯在華不僅被壟斷著低端市場的華潤雪花、青島啤酒遠遠甩開,也被堅守著高端市場的百威英博拉開很遠。
于是乎,業(yè)內給嘉士伯定下了調子:如果沒有進一步的行動,那么一兩年內它就將面臨淡出中國市場的風險。
所以,為了破局,嘉士伯需要重新“做局”。
嘉士伯中國區(qū)CEO親掌重慶啤酒、繼續(xù)處置不良資產這都只是其中一步,溫和的收一步。
但它真正需要的,是更具魄力的邁一步。
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嘉士伯擬接手朝日集團欲退出的青島啤酒19.9%股權的傳聞,被看作是大概率事件。
收購青島啤酒股權,好處顯而易見。
一來,青島啤酒主打華東、華南市場,這意味著在區(qū)位上,嘉士伯可以走出西部地區(qū),離中國啤酒的主要消費市場更近。
二來,以青島啤酒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穩(wěn)住低端市場。
三來,借助青島啤酒的渠道來填補嘉士伯某些板塊的缺失,助力自己的高端產品板塊。
當然,目前這些還都只是YY。
畢竟,“嘉士伯擬接手朝日集團欲退出的青島啤酒19.9%股權”這里邊,嘉士伯是擬接手、朝日集團是欲退出。也就是說,不確定因素,忒多。
再來,雖然青島啤酒在行業(yè)內的名氣和位置都有,但從具體的業(yè)績上說,自2014 年營業(yè)收入到達小高峰后,營業(yè)額也一直在走下坡路。雖然降幅都不算太大,但在行業(yè)下行的大背景下,未來走向哪里其實也不好說。
顯然,就算拿下青島啤酒19.9%的股權,對嘉士伯中國區(qū)業(yè)務來說,也頂多是治標,還夠不上治本。
因而,如果拿不出點像樣動作,被邊緣甚至被退出,恐怕還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