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âteau
大家最熟悉的Château最常見于波爾多酒標上,但叫Château的都有城堡嗎?法國以外的酒莊能標Château嗎?
我們還得從波爾多葡萄酒的歷史說起,在十七、十八世紀,波爾多葡萄酒產業(yè)隨著新興中產階級的崛起而進入黃金發(fā)展期(比如鼎鼎有名的Segur家族),這些中產階級投資者希望能通過擁有巨大的個人資產從而躋身上流社會。
不少酒莊為了提升自己的名譽和身價,便在莊園內修建起精美的城堡。雖然直到1855分級的時候,冠以Château之名的酒莊也不過只有五家。但他們卓越的品質以及高端的城堡形象快速風靡到全球,Château也很快成為優(yōu)質葡萄酒的代名詞。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Château城堡酒莊的三大要素
酒莊建立在特定區(qū)域內并有自己的葡萄酒
釀酒原料均出自自己的葡萄園,且不能對外出售葡萄原料
種植、釀造、陳年和灌裝等所有工序都必須在酒莊內完成
所以,叫Château的不一定非要有城堡建筑,而是對擁有包括葡萄園、釀酒車間在內的,莊園地產上單一建筑或多個建筑的總稱謂(即產業(yè)集成)。即使是和別人合租的生產廠房,酒標是也能標注Château。此外,今時今日,Château的稱謂已經與葡萄酒品質優(yōu)劣沒有關系了。
而波爾多的葡萄酒貿易之所以能興旺起來,除了自身的地理優(yōu)勢,還與一群人息息相關,他們就是掮客Courtier--負責酒莊與批發(fā)商之間的溝通,并從中獲得傭金。而批發(fā)商們又會在后續(xù)轉運過程中抽取10-15%的提成。葡萄酒(bulk wine)在不斷經手的過程中難免會遇上一些“情況”--儲存不當導致酒質下降,又或是被“摻假”。
在這樣的情況下,以木桐為首的一些酒莊為了保證酒品質量、展現酒莊實力,開始自行灌裝瓶裝酒進行出售,并在酒標上標注“城堡內裝瓶”(Mis En Bouteille Au Château)。
而在法國之外,新世界也有一些酒莊受法國釀酒工藝影響,也使用Château的叫法,比如澳大利亞的Château Reynella,美國納帕的Château Montelena,還有大家熟知的張裕愛斐堡Château Changyu AFIP Global Beijing。
Domaine
雖然Château和Domaine翻譯過來都是酒莊的意思,但其實它們本質上的定義是有區(qū)別的,可以這么說,波爾多的Château指的是一個產業(yè)集成,包括了葡萄園、酒窖、車間、住房等莊園地產上的所有建筑。
Domaine雖然也指種植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產業(yè),但不必集成。Domaine的葡萄園可以是環(huán)繞在釀酒車間周圍,也可以在遠離酒廠的地方。比如一家擁有葡萄園的葡萄酒公司就能叫Domaine。
其實從Château和Domaine的不同叫法就可以看出,這兩個產區(qū)的歷史和法規(guī)必然也是不同的。波爾多對酒品質量的分級是按酒莊來劃分的,而勃艮第則是按照地塊來劃分的。受拿破侖的繼承法影響,勃艮第的地塊在一代代人傳承過程中不斷分裂,生產商的規(guī)模自然也不斷縮小。
所以,勃艮第最常見的生產方式為:
建立合作社--小規(guī)模生產商可能自己無力承擔從種植到裝瓶的所有生產費用,因此這些酒農們會融合資源,建立一個酒廠統一負責大家的釀造和生產。
建立合作社--小規(guī)模生產商可能自己無力承擔從種植到裝瓶的所有生產費用,因此這些酒農們會融合資源,建立一個酒廠統一負責大家的釀造和生產。
再有就是既有葡萄園又有自己生產車間和酒窖的酒莊,不過勃艮第的地價擺在那兒,這類有實力的生產商為數不多。
說了這么多,Château和Domaine的區(qū)別你清楚了嗎?